发布日期:2012-02-16浏览次数: 次信息来源: 邱伏生
前两天,在某企业给产品经理们上课,感触颇深。
首先这家企业实力颇强,愿意抽调30位中干作为储备干部,利用一个多月,集中到一个远离城市和工厂的山坳里面的一个度假村进行综合培训,并且课程结束后还需要写论文,同时手上的工作还不能落下!在培训过程中,他们的涉及面很广,还夹杂雪地里的户外拓展,白天上课,晚上还要上2小时晚自习。在人才流动非常频繁的今天,有这样魄力的企业已经不多了,而且是委托专业的培训公司组织,请来国内相关领域卓越的专家讲解相关知识,代价不菲。
一开始我自己也不知道产品经理确切的工作范围,只有模糊的感知,等到查询和分析之后,才发现里面颇有意思。
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通常是指:担负某类产品研发、运营、管理的经理人。其工作的范围从前期市场调查、产品的创意、策划实施、产品研发、产品上市、市场推广等,一直到产品生命周期的结束的全过程。他们通常需要推动和协调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对象以及不同的环节。他们需要进行市场调研、研究市场以了解客户需求、竞争状况及市场力量(market forces),其最终目标是发现创新或改进产品的潜在机会,比如:与用户交流、与直接面对客户的一线同事如销售、客服、技术支持等交流、提交市场研究报告分析、以及对竞争对手产品进行分析、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需求并进行管理。
在需求确定的基础上进行产品规划,就是制定产品发展战略方向的过程。在通过市场和竞争分析,根据公司自身的情况和发展方向,制定产品规划、产品规格设计、更新产品组合等,从而制定出产品的远景目标(Vision)以及实施该远景目标的战略、战术。
企业里面真需要这样的人。
但是,传统的产品经理都被划归到营销、销售模块中去了,而且觉得无所事事,因为他们主要接触客户和需求,并不关心如何达成这种需求。
按照现代企业供应链的管理趋势和需求,营销和销售主要是在对客户需求分析和做出销售承诺,但是供应链过程才是真正兑现承诺的过程,所以,销售其实是利用品牌(来说服客户接受“我的产品或者服务”,也就是传说中的忽悠。)来得到对客户承诺的机会,而供应链是品牌的达成和订单完成率、客户满意度的提升。销售在合同签订后并没有实质性的达成和监督动作,比如如何采购、如何生产、如何计划、如何物流、如何库存、如何控制、如何交货乃至如何让客户满意等,他们都不参与,但是这些就是产品过程,或者说,产品的价值链过程—这些过程恰恰是形成品牌的过程!而他们正好包含的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中。
所以,销售利用品牌,供应链达成品牌。
其实,根据上述的产品经理主要工作而言,这正好是现在工业企业供应链缺失的一环:专业的预测!制造企业绝大多数都有生产计划和ERP,暂且不管他们的ERP水平如何,我们只要看一个问题—如果预测不专业,那么计划就是拍脑袋的,结果就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于是再好的ERP也是很难达到好的效果,最后仅仅是“金碗装垃圾”。
而产品经理做的这些工作正好可以弥补这个方面的要求,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产品经理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不是站在供应链的角度看问题,而是站在一个局部看问题,他们的思路主要是搞定客户,而且主要是在合同签订以前,不关心达成的整个链,即使是有了好的产品也有可能无法表达好的产品本质以及服务;对于该产品可能的设计理念和创意,无法通过供应链和价值链无缝的传递给客户,也就是说,他们创意中的产品价值,无法真实的带给客户。更何况他们对于客户需求数据的分析方法、模型、结论、评审等,还未必是专业和对供应链有益的呢。
所以,产品经理必须要懂供应链,而且,需要针对该产品的生命周期,用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手法来评审和模拟测试,否则,就容易出现设计创意和价值在供应链上的扭曲和累积运营误差效应。
因为毕竟,工业产品和快消品、尤其是网络产品、文化产品不一样。
事实上,我们去购买具有经销机制的产品,就会发现其中的漏洞。打个比方:你去商店买电脑、手机、冰箱、洗衣机、彩电、汽车、矿泉水、礼品、家具、机床、电动工具、食品等,这些产品大都是通过生产厂家—物流中心--总经销商—二级经销商—门店(或者KA以及超市等),这个供应链足够长,那么消费者买到产品试用或者使用后一定有自己的体会和意见与建议,但是这些意见和建议绝对不会说给生产厂家的研发人员和所谓的产品经理听,而是以抱怨的形式说给门店的销售人员听,而销售人员除了关心“卖掉”,其他的是其次的,及时听到了也会敷衍的会说“我知道了!”,更多是说“现在产品就是这样,你有意见可以告诉我们的产品经理或者告诉研发人员”—大多数情况下,恐怕该告诉谁,他自己也不知道呢!
很多情况下,企业的产品上面也有客户资料卡需要填写,但是,经过几次无效之后,客户们也就不填写了—事实上销售人员也不再要求大家填写了,即使填写也仅仅是记下了手机号码而已(这样的结果是客户受到了暴多的垃圾短信!)如此一来,研发或者产品经理得到了什么客户需求呢?那么他们又如何发现需求呢(到目前为止,我使用的手机、电脑、电视机等,有很多意见,好象没有一家打过电话给我?!不知道其他人是否收到了)?在现实中,我们看到很多汽车长相(尤其是前部和尾部)、手机功能、空调功能与长相、洗衣机功能、机床功能和长相、家居功能与长相,都是惊人的相似--难道不同企业的产品经理和研发人员真的就不约而同的想到一起了吗?我们更愿意怀疑是抄袭!于是差异化竞争就变成了一句空话,也就难怪大家处于永远的红海之中了!
反之,苹果手机、戴尔电脑甚至山寨版手机,为何那么火爆?就是因为他们的供应链很简短、供应链很流畅、对客户、市场的需求能够快速响应,并且能够有及时准确的产品(产品经理?)来发现需求、满足需求和引导需求,至于销售手段和方式,甚或是成本和利润,那就是另一回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