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12-20浏览次数: 次信息来源: 邱伏生
1、爆款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而是供应链协同思维
爆款意味着绝对利润。爆款供应链是一种逻辑思维、一种协同体系、是产生爆款的生态环境,爆款供应链关注的核心是人。
爆款不是销售之后的大数据,而是通过整个供应链体系证明“是否占领了潜在客户的心智”。
未来的产品公司将应该用爆款供应链思维来重新定义公司产品、优化经营体系。爆款供应链思维适用于一切产品,无论是生产型企业、电商企业、流通性企业或者服务型供应链企业。
爆款以及其相应的供应链体系需要不断创新、迭代升级,但是无法复制,跟风的爆款,只是伪爆款。
2、爆款的本质
商业行为的本质就是对消费者行为的理解和引导,要足够理解消费者,这需要反复的市场实验才能够做到。要有效引导消费者,需要强有力的产品品质,而好的产品品质不仅仅是靠情怀、理想、故事就能够做到的。实际上,做硬件或者产品的企业,如果对价值型供应链没有足够的理解就无法生产出完美的产品;即使是做互联网的企业,如果没有良好的供应链金融、认识不到资本的作用,可能也将出现问题--热闹与繁华过后终归烟消云散、无处可寻。
营销的本质,4P理论告诉我们,产品、价格、渠道、宣传缺一不可,仅仅重视其中一块(比如产品或者销售),是无法成功的,纵观五百强企业,他们都强调快速出产品、精益生产、精益物流、增值性供应链协同。不然,即使卖的好,也未必卖得快,即使卖的快,也未必能够卖的长久!
连锁供应链中的爆款:无论是直营连锁、自由连锁还是特许经营连锁,都强调产品、服务和品牌,都时刻在营造爆款机会,但是从营运而言,都必须有信息与大数据管理技术、中央采购技术、物流配送技术、营销创新技术、人力资源管理技术…这些其实就是供应链集成,所不同的是:一旦爆款引爆之后,供应链体系做得好的,那么长袖善舞,轻松化解供货压力;反之,交付压力倍增、资源使用捉襟见肘,反而若祸上身。
3、爆款产生的商业逻辑
客户:希望介入产品的个性化定义、创新,同时体验新产品,满足功能要求或者情感要求—客户越来越希望被重视、被关注,加深存在感;
产品:除了功能之外,还需要定义可制造性、可流通性,作为消费者期待的某种文化、情怀的载体—需要具备客户属性;
工厂:需要保证OTD(订单到交付),保证客户的满意度—只生产客户需要的产品或者提供客户认可的服务;
4、爆款供应链精髓
有爆款才有增量、才有周转率(ITO)、才会产生规模效应、利润才有可能不断增长,赚快钱,但是都需要优秀的爆款供应链体系。苹果手机、麦当劳、肯德基、ZARA、DELL电脑等无不如此,一流的企业产生一流的爆款,更具备满足运作爆款环境的供应链体系。
企业最怕的是,有了爆款,但是供应链体系跟不上,最终疲于奔命,状况频出,最终可能是负面消息不断,利润不断被侵蚀,最后发现“没有爆款是等死,有了爆款是找死”,N企业2016年通过网上销售家居产品,卖的很火爆,但是由于预测-计划-生产-物流体系没有联通,最终由于没有实现准时交付而被客户罚款百万,并且取消订单就是例证。有爆款,没有爆款供应链的企业最终都需要补课!所以,当供应链没有做好准备时,声名大噪未必是一件好事,他会暴露你脆弱的现金流、疲软的内生力、落后的管理体制;反而容易出现投诉率增加、客户信任度降低、业务多、签单少;订单多、现金流少的情况。
谷歌公司认为:“未来企业的成功之道,是聚集一群聪明的创意精英,营造合适的氛围和支持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快速感知客户需求,愉快的创造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企业供应链(平台)正好可以实现这一发展导向,现在称之为响应型供应链(ECR-有效消费者响应)。
简单的爆款(产品)想法是100米跑,快速但不持久;爆款供应链(长跑思维)的建设,将让企业具有长跑(马拉松)效应,形成厚积薄发的收益。
5、为何爆款不爆?
研发(爆款制定者)闭门造车、不到市场体验,更不懂客户情怀。
销售拍脑袋制作需求管理(不专业的预测和不靠谱的预测数据,以及不负责任的预测模式)。
工厂拼命制造,以保证交付,其实不知道是否能够保证,但是做完了之后,不做产品流向追踪。
第三方物流让产品睡觉,他们希望客户租的货位越多、越久越好,并未帮助客户决策如何让产品流动起来,从而提高周转率。
IT想办法给漂亮数据,忽略了真相,所谓的大数据也仅仅是不同数据的堆砌,并没有体现客户属性、定单属性的全价值链逻辑。
客户在哪里呢?没有人回答。也许是经销商吧?...
产品,没有客户属性,没有情感,仅仅是产品,并没有承载什么,更未占领客户心智--客户问:“我为何要买你的?!”
6、构建爆款供应链
企业打造爆款体系,目标在于构建能够支撑爆款的体系,核心在于产品,所以,提升产品运营的能力,是企业日后能否打造爆款的核心,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即使有爆款,也终究是昙花一现;另一方面,爆款供应链体系打造好了,即使没有诞生出所谓的爆款,但是产品运营能力的强大,也会让企业的产品迅速流转起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爆款战略与爆款供应链定位:不是引爆市场,不是追求销量,而是一次规划、不断优化的体系。
爆款供应链研究体系:不仅仅是研发的事,很多时候爆款产品往往来源于爆款公司,建议成立专门的研究团队,研究爆款运作的生态环境,达到“聚核”的效应,才能够形成精准打击。
首尾相接合:供应链中的ECR(有效消费者响应)、SIOP(基于客户要求的库存与运营计划)、CPFR(协同预测、计划与补货),都是为了提升供应链的一体化能力,帮助企业有效满足客户要求。
心智分析机制:建立从客户端入手思考的心智分析模式,让产品多一点客户属性。
爆款仿真软件:与消费大数据、工业大数据链接,通过数据的抓取,演示可能的爆款方向与趋势(未必精准,但是有效引导)。
情感与情怀:不同层级的消费者,对于习惯、文化、情感诉求等均有所不同,尤其是个性化的产品或者服务,差异更大。
7、建立爆款评价体系
爆款度(率):成为爆款的可能性、等级、机率、系列等。
消费群体(市场容量):潜在客户数量规模、购买的可能比例。
渠道容量:如果有经销,是否可能同步引爆?
销量:总体销售量的可能。
销售周期:爆款持续周期,最好是卖得好、卖的久。
增长:增长速度与幅度,是全面增长还是线性增长?
响应能力:爆款引爆了,响应能力如何?
供应链支持爆款OTD的能力:供应链从端到端的响应能力如何?横向纵向资源调度是否合理、准确?
客户心智占领、情怀表现:产品对于客户情感是否引起共鸣?
宣传语口碑:是否愿意主动互相点赞、传播、背书?
关联服务:除了产品之外还有什么让消费者念念不忘的称道?
营销方式与引流、粉丝群建设:如何营销?如何准确的让消费者获得产品、服务的信息。
单品差异化能力:差异化竞争能力。
竞品的互补:同行业产品、服务的相互比较,SWOT分析。
创新能力:产品是否颠覆现有机制、技术、模式?抑或集成了跨界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