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0-05-16浏览次数: 次信息来源: 必赢国际-颜家平
MMOG中的1.4.2.2 F2定期对生产批次 / 批量进行评估并相应调整以支持精益目标。
1.4.2.3 F2定期对生产准备 / 转换时间进行评估并相应调整以支持精益目标。
1.4.2.4 F2定期评估产出时间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提高。
生产的批次和批量是供应链运营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制约着供应链运营的模式,关系着供应链运营的柔性化。为满足客户不断增长且不断变化的需求,精益生产提出了“小批量,多批次”的生产模式。这个模式对许多习惯于以往的大批量,规模化生产的企业是一个极大的冲击,也是对供应链管理者思想认识的一个极大冲击。于是,生产的批次与批量统计与改进提上了议事日程。
企业的生产计划分成三个层面。一是设计计划,即根据设备或者生产线的设计制造时测算的计划,该计划一般只考虑设备的运行产能。二是运行产能计划,是在设备或者生产线稳定运行后,参照加工工艺后的能力,是编制主生产计划的主要依据。三是生产排程,是根据主生产计划的安排,结合近阶段的实际生产、产品质量、人员素质、材料供应等因素进行的实际指导生产的计划。根据计划性质的不同,批次和批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考虑批次和批量的时候,首先会考虑效率的因素,因此生产准备和转换时间就显得十分突出和重要,因为它们实实在在占用了产品产出的时间,确确实实对生产效率带来了影响。生产的准备和转换时间主要是由换模时间来决定,快速换模就成了实施“小批量,多批次”的关键因素。在丰田公司,它们把每一个换模过程都进行了录像,然后进行慢镜头播放,让工程师和工人进行仔细观看,从中找出可以改进,可以加快换模速度的地方。这样的做法很快被大家所认可和采纳。对快速换模的普及起到了推进作用。对一些大而重、精度要求高的模具,人们把模具固定在一块平板上,设备上安装了辊道,通过辊道和平板,轻而易举地进行了模具的快速更换。采用这样的方法,极大提高了大型模具换模效率,为批次的更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推行“小批量,多批次”生产中,不仅要关注快速换模,我们还要关注物料更换、容器准备、设备调试、人员安排等其他相关因素。这些工作的完成时间必须是短于换模时间,生产准备的效率才算是真正得到了提高。
在生产中,我们还要关心现场发生的各种影响生产的因素。生产人员要记录下每一个影响生产的小停顿。利用生产空隙时间(如休息时间,班前时间),由班组长、工程师和操作工在现场进行分析,及时改进。虽然是些小问题,但发生的频次往往会很高,积累起来对生产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通过快速换模,快速准备,不断消除小停顿,就会让我们产出的时间不断缩短,产出的效率不断提高。供应链与生产部门要定期评估生产的批次、批量和产出的时间,不断改善、更新、进步。只有这样,精益生产的观点才能得到切实的落实,企业生产的效率得到切实的提高。也是MMOG所最希望看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