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OG中的5.2.7.1 F3组织必须有一个流程以确保有缺陷的/废弃的物料被限制、隔离、返工和/或适当的处置。必须根据客户的要求来进行物料的处置和申领。曾经有一位质量总监告诉我,看一家企业是否爱护产品,重视质量,只要看他们是如何对待不合格品的,就便知端倪。许多人认为,不合格品和零件是产品的垃圾,特别是已经处于报废状态的零件,只是等待采用合适的方法去扔掉,毫无利用价值,根本不值得爱护,只要分大类堆在指定的区域即可。其实不然,对不合格品的处置是非常重要的,体现出企业的质量意识、产品意识、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
企业要必须有一个流程以确保有缺陷的/废弃的物料被限制、隔离、返工和/或适当的处置。处理有缺陷或报废的零件的流程必须确保物料从生产中隔离开来,防止未经授权的物料安排或发布。每个企业对产品和零件有具体的合格标准,凡与此标准不相符合的产品和零件均属于不合格品,都要按此流程进行管理。而对不合格品,决不能当作破零件随意仍掉或者摆放,也不能因为它们带有一点金属而当作废铜烂铁进行处置。首先要指定摆放这些产品和零件的区域。无论在接收区、仓库和生产现场,都要有带明显标识的区域,一般都采用红色字体和色带进行标识,也可以采用带着明显标识的容器进行不合格品的存放,往往也是采用红色的容器。有时,由于意外的原因,会发生批量性的质量事故。不合格品的存放区无法满足存放要求,于是企业可以采用红色警绳把不合格品存放的区域围起来,确保将其与合格品区分开来。在这些区域里,有一样东西不能忘记,即不合格品处理目视牌,上面要注明是上面产品,何时放入,数量多少,由谁负责处理。用这样的方法来告知不合格品的基本信息,来督促相关人员及时进行处理。在不合格品区域里,零件或者物料要堆放整齐,容器要清洁,要采用与合格品同样的标准进行摆放。不过这样的企业少之又少,如果你在企业里或者第三方物流仓库看到这样的摆放,你对这个企业的质量管理大可放心。流程必须规定对这些不合格品的处置流程。如何放置、谁放置、谁负责输入质量管理系统、谁负责分析、谁进行返工等,都要一一加以写清。这样从现场到管理部门对不合格品处理的职责就分清了,执行起来就有依据。同时,对每一个具体过程,还要配置相应的《作业指导书》,以完善整个操作过程。有的零件涉及客户的特殊规定和要求,还要根据客户的流程进行管理和处置。流程制定之后,并不是万事大吉了。更重要的是监督和控制各级人员按照流程去操作,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因为不合格品与合格品混淆起来,就会出质量事故,即使被发现,区分这些产品也需要付出不菲的成本。这就是每一位管理干部应尽的职责。每次审核,这项条款是重点项。特别是对处置过程,审核员会比较仔细地核对产品的生产日期,进入不合格区域的日期,以便看出企业对这些不合格品处理的态度和能力。也这项条款是否符合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