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7-18浏览次数: 次信息来源: 必赢国际-李志强
计划规划是搭建合理的计划管理体系,包括从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执行计划的结构规划,从销售预测—需求计划—补货计划—供应计划—生产计划—请购计划—采购计划—物流计划的逻辑规划,以及相应的组织架构、KPI指标和流程规则等的梳理和搭建。
计划协同是通过有效的协同机制进行共同决策的过程,计划协同的关键是权衡,权衡产能、供应和需求,权衡库存风险与缺货风险,权衡库存、成本和效率,并做出最终研、产、供、销、存等整体相对最优的决策,并形成明确的针对各部门的任务和指令,对供应链运营过程快速做出调整。
计划排程是对上层计划的落实,根据经过协同认可的需求计划、供应计划等,结合产能、订单优先级、物料、物流、库存等要素,把采购、生产、交付业务的任务进行分解、排序到具体生产线或班组、以及安排具体到天或小时的作业,做出一种相对最经济的、短期平衡的、成本最低的可执行方案。
理解了供应链计划的职能,将对传统意识中的计划职能形成极大的冲击,而这也是制造企业未来亟待转变的地方。企业应该如何定位计划?如何配置计划的资源?计划是要每天都禁锢在排产、计算产能、计算物料等工作中,还是要释放出更多的资源来对计划进行规划和优化、协同各部门解决问题消除差异?计划是要纠结于当下某个物料的缺料、某个产品的缺货,还是要致力于解决未来中长期的结构性供需差异?问题本身就是答案。
大多数制造企业里面的计划职能主要是在履行排程的职能。企业通过需求来驱动生产,通过排产来拉动物料准备,或者通过库存、备货驱动生产。如果用供应链视角看待,还有销售计划、采购计划、物流计划等也是需要排程的。这些计划都是基于订单或者已经产生的具体需求,用以指导近期的生产资源投入,但无法对未来的风险做出有效的防控。也就是说,对于未来中长期的生产、销售、库存及相关资源需求是不确定的、模糊的、没有把握的,这样的计划体系在运作过程中就会乱象丛生。因为此时计划仅仅只是在做排程,而没有做规划与协同。企业寄希望于引入计划系统,比如采用APS(高级计划与排程系统)来解决混乱,但是当前大部分的APS功能主要聚焦解决排程问题,而极少有计划的规划和协同功能。计划顶层的规划没有做好,供应策略、库存策略、订单策略、物流策略之间的逻辑没有理清楚,系统上线后其效果也就会差强人意。
供应链一体化计划体系要从横向和纵向来理解:横向上涉及顾客、门店、经销商、品牌商、工厂、供应商等节点之间的计划拉通,包括销售计划、需求计划、生产计划、采购计划、物流计划等计划之间的拉通与协同;纵向上包括长期年度规划、中期产销协同计划、主生产计划与作业计划排程等各维度之间的传承与呼应。
实现计划一体化管理与协同需要从供应链层面梳理计划运营逻辑,打通企业任督二脉(任脉—信息流,督脉—实物流),建立需求预测、库存计划、需求计划、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齐套计划、到货计划、作业计划、入库计划、发运计划的无缝衔接、互联互通,使得商品管理与需求预测、供应链主计划、物料请购与采购计划、采购与供应管理、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订单与交付管理等供应链主要业务模块之间有效衔接,信息流与实物流高度整合、实时匹配,依据设定好的标准周期、库存标准、订单优先级、分货规则等关键参数制定计划、管控异常,通过研产销存协同平衡研发、生产与供应、销售、库存之间的矛盾,实现订单/计划的需求流、承诺流、反馈流顺畅、透明,让供应链上每一个参与者都能清楚订单/计划当前的运行状态,从而使得供应链上各环节之间增加信任、减少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