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21-54190656

MMOG V6解读之7 | 理解子章节标题和要求改变的重要性

发布日期:2023-11-30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必赢国际-颜家平

1.3 目标和指标

1.3.1 要求

应有流程来定义供应链管理(SCM)的目标。在机构内部,该目标是可衡量的、经过沟通的、经过评审的且为大家所理解的。

1.3.2 要求

机构在供应链管理(SCM)流程的关键领域内,必须规定且具备关键绩效指标(KPI),以满足机构的业务目标和客户的要求,并以此推动机构持续改进。

MMOG V6版与V5版在1.3子章节的不同,首先是标题不同,在目标两字后面增加了“和指标”三个字,主要是增加了“指标”两字。这两个字的增加,弥补了V5版的缺陷,使得本子章节更接地气了。

说弥补了V5版的缺陷,在V5版子章节中,有两个要求:1、是针对目标的,2、是针对指标的。但标题上,只有目标而无指标,使得标题与内容的匹配不足。在V6版中也是同样两个要求,MMOG项目组采用增加了“指标”,就弥补了这一缺陷,而且通过“要求”和“为什么重要”来解释目标与指标的区别与联系。

供应链部门制定了愿景和战略之后,需要通过业务目标和绩效指标的落实来实现,本文的业务目标是指战略某一个方向的指向数值,绩效指标则是围绕业务目标,分解出的一系列相关数值。如:战略要确保客户满意,那企业供应链应该有客户满意度的目标,一般以客户评分和交付及时率目标数值。而指标则是产品计划完成率、及时入库率和及时发运率等。通过一系列指标的数值达标,来保障目标的落实,从而推进愿景和战略的实现。

其次V6版子章节对1.3.1的要求进行了修改,保留了供应链的目标要有流程来定义的说法,即企业的所有目标都是要经过标准流程产生的,一般包含在企业的战略体系文件里。企业一方面采用“绩效指标”来展开“业务目标”,另一方面利用“业务目标”来统领“绩效指标”,体现了“业务目标”和“绩效指标”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二句“目标应当是在组织内部可以考核,沟通并被理解的”被改成了“该目标是可衡量的、经过沟通的、经过评审的且为大家所理解的”。这一修改,就更清楚地反映出供应链目标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一、可衡量的,目标应该是被量化的,可以通计算公式进行测量的。以此来评估目标的结果是否与预期相同。一般由四个元素组成:1)时间:时间一定要明确,什么时候目标结果应该是怎样?2)流程;完成目标要采用正确规范的途径,而不是采用非正常渠道。3)预期数值:应产生多少的效益或者避免发生多少差错。4)统计方式:要运用标准的数学公式来计算目标结果或者采用日常记录来体现。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经过沟通的。凡目标都经过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各部门的目标之间是有关联的,有的还会有矛盾的。如生产部门要提高劳动效率,希望减少更换工装夹具的频次,而供应链部门要降低库存,希望进行小批量生产,必然会产生多频次更换工装夹具。据此,双方要进行沟通,达成共识。这样的目标容易得到部门间的支持。企业和部门内部上下进行沟通,听取下级的意见和建议,以得到基层管理层的广泛支持。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经过评审的。凡企业和部门目标都必须经过管理层的评审,有的目标还要经过董事会的评审。在上下左右沟通的基础上,目标还要进行修订,形成报告,给管理层评审。管理层从企业总体高度来审视这些目标是否符合企业战略。得到管理层的批准后,目标方能正式下达。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为大家所理解。经过沟通和评审后的目标,应该是比较完善,与企业战略相匹配。通过沟通,参与人员对这些目标有了新的了解和理解。对目标的实施有了较强的群众基础。

从上述几点可以看出,V6版对目标本身和产生过程讲的比V5版更清楚,也让大家更容易理解。

再次,1.3.2的要求也作了重要的修改。增加了“并以此推动机构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V6版所强调的一个重点,要求通过实现愿景而形成持续改进的企业文化。因此,承接前子章节的要求, 在制定目标和指标中也要考虑到是否能够推动持续改进文化。要让企业的全体员工在落实企业目标和指标过程中,对企业各个方面进行持续改进,以此来推动企业管理与时俱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子章节是MMOG体系中重中之重的一个子章。条款权重之高,在体系中也是不多的。虽然各企业都在通过业务目标和绩效指标的实现其愿景和战略,但真正能够体会到MMOG本子章节的重要性,认真按照子章节要求去做的,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关注我们 顾问热线 电子邮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