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21-54190656

供应链术语-7 | Distribution processing流通加工中的变革与机会

发布日期:2024-03-11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必赢国际-赵新阳

供应链中的专业术语很多,基础的有300多个,其中有些术语容易混淆。尤其是在中、英文交互使用的情况下,即便是从业多年的专业人士也常有理解上的偏差。

我们将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澄清供应链术语概念,并辅以典型案例,确保对术语理解的精确。

Distribution processing流通加工定义


Distribution processing流通加工,它包括订单输入、分拣和包装、发货和开票等各种任务,处理任务的目标是满足最终产品的分销过程和销售需求。它是供应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将产品从生产环节转移到销售环节,并确保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和可用性。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术语包括Deliver交付、order fulfillment订单履行 、order processing订单处理, 流通加工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流、实物流、资金流”的三流中实物流的主要体现形式。

其中的分拣和包装和任务可以细化为:分级、拆分与组合、拴标签、改换包装等,产品由此可以实现售卖单位、形状、尺寸等方面的改变,以满足目标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提高商品的附加值,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应用各不相同,主要是在分销和零售环节。处理各种形式的客户订单,涉及订单管理、波次管理、分拣、包装,以及干线运输和最后一公里配送等任务。

比如,一瓶洗发水在生产企业的一个SKU,对应到零售端,可能的销售SKU包括但不限于,单瓶为一个销售单元SKU-A;2瓶促销装为SKU-B; 一瓶洗发和一瓶护发的组合系列套装为SKU-C;24瓶一箱给商超门店的SKU-D等等不同组合。一批同一个生产SKU的数万瓶洗发水进入一个DC分拨中心后,经过Distribution processing流通加工,成为多种不同的包装形式和销售SKU,用于对应不同的订单需求。

范围拓展与变革


随着生产企业的减员增效进程,很多非核心竞争力的环节逐步外包;同时物流企业也把业务范围从传统的仓储和运输,拓展到非关键生产环节的各类供应链服务中。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成品离开生产车间后的所有环节,生产企业都可以外包给供应链服务公司完成。生产企业与供应链服务公司,各自深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环节。

比如,一个保温杯在生产企业成品下线后,企业将定制化和配送等环节,一起外包给一家供应链服务公司。供应链服务公司提供的不仅仅是销售SKU的分拆组合与包装,同时可以根据每个订单的需求,在杯子上烫印上客户指定的个性化图案和文字。

相当于生产企业将非自己核心竞争力的生产环节,外包给了供应链服务公司。这部分属于delayed differentiation 延迟差异化,或者称为postponement延迟分化,会在术语系列的下一个术语中详细论述。

业务机会与关键挑战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流通加工范围的拓展和变革,是实现拓宽业务、与客户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发展形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服务产品线,由传统物流服务向供应链服务转型的好机会。包括但不限于:

生活消费品个性化加工:个性化的印刷、改装、包装等。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生产物料的齐套配送上线:将来自不同供应商的零配件按照BOM表,完成齐套准备后,配送至生产车间的线边。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农产品食品初加工:清洗、分切、包装等初加工后再配送。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业务范围拓展涉足到简单生产的环节,无论是企业的流程、系统、人才储备,都会因为与原有的业务特性差异,而遭遇各种问题。

关键的挑战集中在几个方面:

①库存管理:对比传统物流服务,供应链服务涉及到的生产资料,远超物流服务中用到的托盘、周转箱之类的。复杂的品类和数量需要相应库存管理系统和人才,而物流企业通常不具备此项能力。

②质量控制:即便只是简单生产,也比分拆包装复杂的多,在缺乏必要的流程和人员能力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③成本控制:当流通加工的范围扩大,环节增加后,物流企业原有的财务系统和团队,往往需要很多摸索才能算清成本。

成功的变革案例

某物流公司的传统业务是手提紧急空运和普货空运,在发展稳健形成一定规模后,开始拓展医药冷链业务,遇到了一系列问题:

医药冷链中涉及到的各种设备、各种性能的保温箱、温度计等等的库存管理问题;

保温箱使用中的箱子预冷、冰排布置、温度计排放等,尽管没有涉及到任何药品包装的生产环节,但其操作的复杂度已经相当于一个生产环节;

公司原有的财务系统以及人员能力,已无法准确记录和算清冷链业务中的成本,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在亏本的客户上。

该物流公司4年多的时间里,更换了多位资深的物流领域的高管,各类资源投入巨大,医药冷链业务始终处于持续的亏损状态。直至从生产企业里挖了一位经验丰富的供应链经理做副总,历经近3年的时间,在库存管理、质量控制、成本控制这几个关键方面,建立流程、培养员工、更换系统,才逐步改变了整个团队不停救火、疲于奔命的状态。

公司不但在2023年成功实现扭亏为盈,也成长为某外资医药头部企业在国内的主要承运商。同时也吸引了国际航空公司的直接入股,进一步加强了公司在物流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从物流公司到供应链服务公司,转型过程历经7年,终于进入正轨。

当经济增速放缓,市场由增量竞争变为存量竞争的时候,流通加工的变革,为生产企业与供应链服务公司,通过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各自实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聚焦,创造了达成共赢的机会,一起共勉。

关注我们 顾问热线 电子邮箱 TOP